过年要做猪儿粑(有的地方称为鸭儿粑)、一般是大年三十中午团年(必须要的菜品中包含鱼、鸡肉而且是公鸡肉)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面条、汤圆、抄手等表示顺顺溜溜的东西(表示新年的第一天顺利,这一年也就顺顺利利)、每年都要提前做腊肉腊肠等、一般农村家庭还会做醪糟(俗称米酒),一般正月的早上都吃醪糟蛋等、做粑丝丝、花生糖(不过现在大家都懒了,不自己做,一般都买)、炒花生。
另外节前几天要对家里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,俗称“打扬尘”。
从正月初一或初二开始,马路上就是浩浩荡荡的走亲戚队伍了!
四川人.宜宾人过春节习俗
四川:“羌年节”
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。现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境内的茂县、汶川、理县以及松潘部分地区。
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,一般为3-5天,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。按民间习俗,过羌年时还愿敬神,要敬祭天神、山神和地盘业主(寨神)。全寨人要吃团圆饭、喝咂洒、跳莎朗,直到尽欢而散。整个活动仪式由“许”主持,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。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,相互迎请。
四川客家春节习俗
客家人的不断迁徙,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。对家乡山水、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,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,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。在川籍客家人中,二、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。
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。家家户户挂彩灯、贴门神,并在粮仓、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,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。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,灯的种类有龙灯、狮灯、蚌灯等,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。此外,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--舞龙,有彩龙、火龙、水龙、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。其中,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。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,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,年年舞龙,用于拜年冲喜,祈求风调雨顺。上川龙巨大雄伟,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,龙头重达三五十斤,耍龙技巧性强、路数多。
成都人元旦不吃饭,因为“饭”与“犯”,同音,为了避讳,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,福寿绵长。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“人日”还要“过小年”,除了敬神、祭祖外,也吃团年饭。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,称为“九品烛”,以敬天地。
四川人过年爱观“灯” 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
这边厢,以“异国风情”为主题的自贡灯会才发散出阵阵“洋味”;那边厢,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。
而在川中的简阳、川北的江油、川南的宜宾等地,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。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,一片灯火盛景。
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,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、办灯会的传统。而对爱热闹、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,过年不可无“灯”,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“年货”。因此之故,四川灯会历史悠久,水平高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灯”、“中国灯会之首”。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,气势之磅礴、构思之奇巧、工艺之精湛、地方风情之浓郁,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。
羊年新春前夕,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自贡灯会,“变脸”唱“洋戏”,以“异国风情”为主题,在蜀中最先亮起了花灯。灯会上,希腊、罗马、埃及三大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片段和名胜,如特洛伊之战、埃及金字塔、天鹅湖等,通过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形式,得到了精彩和形象的“阐释”。灯会设置的罗宾汉、蜘蛛侠、史努比等三十个外国卡通人物、动物的搞笑项目,让人们频展笑颜。除了浓浓的“洋味”,自贡灯会还首次引入北方的冰灯,将北方冰灯和南方彩灯在同一时空进行组合,引来无数看新鲜的人们。
在省会成都,今年新春灯会已是第三十五届。于正月初一晚上正式开灯,璀璨绽放,流光溢彩,照耀着蓉城不眠的新春夜晚。文化公园内,水面、山体、建筑、树木全都披上了漂亮的灯饰,观灯者如鲫;园外,去年才修葺一新的琴台故径,在夜晚演绎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“凤求凰”的爱情佳话,一样是灯火辉煌,人流如织。
羊年的成都灯会“羊”气十足,在四十二组大中型灯组和六组牌坊彩灯中,表现羊年喜庆的灯组占了很大比例。从西大门和东大门入园观灯,触目即是羊年新春的浓浓气息。西大门“三阳开泰、丹凤朝阳”,吉祥之气迎面而至;东大门,三只羊半浮雕式立在灯会的大门上,造型装饰优美,看灯会就像进入了羊年的“如意之门”。观灯人三五成群,笑声盈耳,纷纷在灯组前拍照留影。和往常一样,好吃的成都人总忘不了在观灯之余,到小吃展上大快朵颐,什么烤肉串呀、肥肠粉啦都是美味,食摊前围满了人。
“华灯入望众星高”。在湖波荡漾、山色旖旎的简阳三岔湖首次举办的“水上灯会”,桨声伴灯别样美。羊年正月初一,在连接了三岔湖的六个岛屿、三个半岛,水陆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水面上,灯会正式亮相。其观灯路线长达六公里,视野之开阔为今年四川灯会之冠,另有两百多艘各类旅游船灯随时待命。灯会上,目前国内独立灯组最高的《空中玫瑰》(八十米)让人仰首而视,叹为观止。
在诗仙李白故里的江油市太白公园,江油电力之光大型灯会正在上演。该灯会由一百五十多名自贡扎灯师设计制作,规模和数量创江油历年灯会之最。在川南宜宾的蜀南竹海,这个全国唯一一处以竹林景观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今年春节首次举办了大型灯会招徕游客。蜀南竹海灯会突出竹海特色,几乎所有的花灯都是用竹子制成,别具一格,其中“竹编东方龙”、“摇竹娘”等大型灯组更是一绝。万顷竹海在灯火的映衬下,别有一番韵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四川民俗风情简介
春节:春节是中国最隆重、热闹的传统节日,俗称“新年”。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
十五日。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,杀猪、羊、免等,制腊肉、购食品、逢新
衣,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、挂年画、贴春联,年三十吃团年饭,初二、三就开始走亲
戚家拜年,祭祖等活动。
元宵灯会:最初只在正月十五日举办一夜,以后时间越长,规模越大。成都一般在西
门文化公园(青羊宫)举办,场面非常热闹,展出的灯具少则数千,多则上万。过去
灯内点蜡烛,现在用电,太阳灯、碘钨灯以及激光,微波传输,光电转化,使灯更加
奇幻多姿,五彩缤纷。还配有文艺节目,与吃食等。因时间长,观众多达七、八十万
人次。
清明节:在一年的二月中旬,公历的4月5日前后,主要是郊游踏青、野炊;有的是
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。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。
端午节:端午节,又名端阳节,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,说是公无前278年的那一天
,楚国大夫屈原为国劝主,顷襄王不听,反听谗言,被放逐,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
江而死,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辞人,将糯米团、雄黄酒投入江中,免被鱼吞尸体,以
后成俗。吃粽子,雄黄酒、划龙船等活动。现在乐山市利用其地理环境及旅游,
将龙舟活动扩展为对外经贸洽谈、文化、体育和旅游活动的国际龙舟会,也是热闹非
凡。
中秋团园节:农历的八月十五日,主要是祭、拜、赏月,吃月饼等,中国人特别重视
家人团聚,这一天把家人或亲属邀聚一起吃饼、赏月。分散在外地的亲人不能团聚的
也长话联络祝家人平安。
重阳登高节: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,约友登高,或游园、赏菊、喝菊花酒,吃重
阳糕等活动。
彝族火把节: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。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
,家家饮酒、吃坨坨肉、并杀牲以祭祖先。人们穿新衣,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
动,男人们参加斗牛、羊、鸡、、摔跤;妇女则唱歌,吹口弦,弹月琴。晚上把
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;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,火光一片,然后又
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,打着火把,喝酒、唱歌跳舞,一直玩到天亮结束。
康定转山会:每年四月初八这一天,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康定,在山顶草坪上,帐篷
绵延,人山人海,白天,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。入夜,燃起篝火,席地饮酒,载
歌载舞,通宵达旦。
黄龙庙会: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,方圆数百里的藏、羌、回、汉各族人民***黄龙寺
,在寺前空地上帐篷连营,炉火如星,各部酋长率众排列大围,环跳互唱,应声山谷。
川剧:是流行四川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剧,是戏曲中较为古老的剧种之一。由于它历史
悠久,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,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,在我国戏剧舞台上
占有一定位置,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。
四川茶文化
四川人利用茶叶的历史,有文献可查的,已有三千多年。
宜宾有哪些民风民俗
1、狮灯
一般在节日或民间喜庆时举办。多由懂武术的人组成舞狮班子,舞时,锣鼓伴舞,节奏明快,紧张热烈,舞狮一般由四人组成,一人饰沙僧,二人披狮身道具(一人持头,一人摇尾)扮狮,另一人戴猴头面具扮猴,配合舞狮作滑稽动作。
2、车灯
县内广为流传,是民间文艺的主要演唱形式,农村多数男性老年人一般都会唱。表演时,一男一女(男伴),女的坐车,男的推车,车随人走而似滚动向前,车灯唱腔融山歌、花灯等唱词,而形成多种腔调,无论什么腔调,都有领唱和相配合。
长宁灯会]
龙灯
彩龙,全长约3米,分首、身、尾三节,竹篾扎,糊纸,彩绘,用黄布连接,各节用竹棍支撑。舞时,龙头对龙尾,按反时针方向变位,舞完四方为一轮,基本动作由龙首指挥,舞目有“黄龙缠腰”,“金龙抱柱”,“鱼跃龙门”等,以锣鼓伴舞,庆贺佳节。
火龙,分首、身、尾三部分,首尾各一节,龙身为五节。装饰与彩龙相似,唯体型较大,长约20米,新年耍龙灯,一般正月初八出龙,十五以后收龙。出龙时,前有牌灯导路,龙随舞宝之后作抢宝状,上下腾飞左右翻滚,气势雄伟,变化无常。闹元宵时,用火炮,烟花向火龙投放,名叫烧龙灯,舞龙人***上身,头戴尖斗笠,手持龙节,在各种烟花爆竹交织声中蹁跹起舞,民间有耍龙灯会把霉气烧掉的说法,故每年烧龙灯时参与舞龙者争先恐后。
狮灯
一般在节日或民间喜庆时举办。多由懂武术的人组成舞狮班子,舞时,锣鼓伴舞,节奏明快,紧张热烈,舞狮一般由四人组成,一人饰沙僧,二人披狮身道具(一人持头,一人摇尾)扮狮,另一人戴猴头面具扮猴,配合舞狮作滑稽动作。
牛灯
多在春节期间举办,耍牛灯需三人,一人扮牧童,两人扮牛。表演放牧情景,同时由“牧童”领唱牛灯调,众和。唱词大多取自山歌,多数唱词是通过叙述耕牛辛苦,以吐露农民的辛劳。
花灯
唱时用胡琴伴奏,内容多为长篇爱情故事,是叙事情歌演唱,演唱者可以自由发挥。
车灯
县内广为流传,是民间文艺的主要演唱形式,农村多数男性老年人一般都会唱。表演时,一男一女(男伴),女的坐车,男的推车,车随人走而似滚动向前,车灯唱腔融山歌、花灯等唱词,而形成多种腔调,无论什么腔调,都有领唱和相配合。
[苗族婚俗]
男女若另寻新欢,妻子有权另嫁他人,并可带走一部分劳动所得的财产。苗族男女青年均豪爽大方,能歌善舞,有着广泛的社交自由。通过各种会期,民族节日,走亲戚,赶歌场,互相结识,对山歌,勾通情感。表达爱恋之意。进而互赠信物表示订婚,在订婚后双方仍是自由地参加各种会期和社交活动。如果一方发现对方在爱情上不专一,就主动地退回信物表示毁约。从订婚到结婚都是自己作主,父母很少包办,也很少提到嫁妆和彩礼的多寡。
苗族青年男女社交自由,导致一些青年早恋,解放前一般在15至17岁就结婚,18岁以前都有第一小孩,俗称三十六岁做爷爷的说法。新中国成立后,颁布了《婚姻法》禁止了早婚,但在一些偏僻山区仍有早婚早育现象。 男女青年订婚后,男方于春节期间去几个小伙挑着糍耙,腊猪腿、坛子酒,糖果等去女家拜年一、二次。苗族结婚仪式非常隆重,在结婚前一月,女方开始哭嫁,村中未婚姑娘,每晚聚 会陪哭,嫂子们劝解亦哭,统称“哭嫁”,实际是唱出嫁歌。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礼到女家。女方则宴请宾客,舅爷,姑爷及亲友礼作贺。这时“哭嫁”也达到***。
结婚之前一天叫“插花日”此日女方家宾客齐集,男方必须在插花日派迎亲队伍去女方家。迎亲队伍由年青的7----11人单数组成。领队的男人叫“娶亲大哥”,女子叫“娶亲婆”另外还跟随一班吹鼓手[乐队]。迎亲队到女方家寨外即鸣放鞭炮,女方紧闭大门,必待娶亲大哥送 上开门礼红包,讲一番娶亲客套话,才准进门, 迎亲队坐席饮酒时。女方村中的姑娘们会向迎亲客人们劝酒,必将迎亲客人灌醉,姑娘们还借劝酒、上菜、上茶、盛饭等伺机向迎亲人脸上摸抹锅底黑,摸得娶亲人个个成为大花脸,名曰“打粑”, 或用豆渣和荨麻叶对娶亲人围攻,打得娶亲人遍体都是豆渣;荨麻叶蜇得娶亲火焦辣疼,叫“打亲”“打发”,既越打越亲,越打越发。要女方待老年人出来制止才停。然后,晚上男女青年可以对唱山歌,通宵达。结婚日叫做“正日”,正日黎明,开始发亲,由女方送亲大哥[兄弟]背新娘从正门出换新鞋送入户门外的花轿中,抬去男家。若途中与别寨娶亲队伍相遇,则各抢先从高处绕过。到了男家门外就由娶亲大哥背新娘从门前火盆上走过,然后新郎新娘行礼拜堂,男方则大摆宴席三天,答谢亲朋好友等不在话下,过完三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探亲小住几日。
[僰人风情表演]
兴文县是古僰民族的聚居和最后消亡地,僰人遗迹众多,僰王山景区原为僰人的重要据点,今天,在僰王山景区设有僰苗风情园,可欣赏僰人歌舞和民风民俗节目表演。 答案补充 [宜宾文化艺术节]
宜宾县从汉至民一千多年的历史中,县地存在着汉晋和宋明岩墓。其岩墓的石刻像内容丰富,形象逼真,堪称一绝。这些像既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技术、制陶、冶铸、酿造等的高水平,又表明音乐、舞蹈、杂技、雕刻等文化艺术已在民间盛行。
在民居建筑方面,宜宾县的建筑很有艺术特色。如集中、西建筑于一体的“朱家民居”。整个建筑占地2400m2,建筑面积1357m2,建筑依地势而置,主体一楼一底,砖木结构,仿“洋楼”,面积660m2。主体楼后隔天井为厨房、杂物仓,右前方建一座6米见方的印子楼。
居民内道路踏步整齐,花木繁多,尤以主楼前两株合抱的黄桷兰树为珍贵,花开时节,满镇飘香。另外有建筑规模宏大,功能分区明确、屋宇高低错落,造型丰富多姿的李场祥湾民居。群众文化活动日渐普及,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。文艺创作、书法、美术、摄影等作品常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和入选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大赛。除此还有各种龙灯、牛灯、狮灯、船灯、扭秧歌,各种健身操运动以及化装***表演最受广大群众喜爱,其中尤以观音的龙灯表演为上乘,它集舞蹈、杂技、体育于一身。
答案补充 彝族春节
春节俗称过年。据彝文古籍记载,彝族曾用太阳历,将一年分为10个月,每月36天,每月从鼠日起头,十二属相循环三周,以猪日终尾。一年360天,剩下5至6天为过年日,不计入10个月内。过年分大年小年,大年在10月末夏至日,小年在冬至。但现在的元阳彝族过年逐步汉化,与汉族同过春节。
彝族祭倮
祭倮选在农历二月,属牛、属羊日都可举行。如果当月寨里死人了,则视为不吉利,推行到下一个月举行。祭倮活动共三天。第一天全村男女老幼一早打扫家庭和街道卫生,修理村道,中午由毕摩念***,驱鬼除邪,祈求全村平安,五谷丰登,人畜兴旺;第二天在村外倮树林里杀猪祭神话中的英雄阿倮,从事各种祭祀活动;第三天,每户人家办一桌丰盛的酒席,端到街心相互请客。不论认识不认识,只要跨进村子的人,就被热情邀请入席。
彝族端午节
彝族过端午节的形式,与汉族大同小异。但其节日含义却不同,汉族为纪念屈原,彝族却为纪念为民除害的***—妮吉筛。
节日休息二至三天。村民们杀猪、杀鸡外,还要包粽子,祭祀***妮吉筛。
彝族端午不忌日,孩童们尽情嬉戏,男女青年则串山对歌、跳乐,是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。 答案补充 苗族年
苗族看重过年,有过三的,也有仅过一天的。腊月三十打糍粑,叫“赞”。迎祖宗回家过年,叫“道搏叶”,晚上,烧热水洗脚,叫“染勾娄”(除老腻)。正月初一凌晨,摆设糍粑、酒、肉、唱奠词请祖宗神灵入席祭供,然后合家入席吃新年饭,叫“劳价赞”。初一至十五,男女盛装游玩,参加踩山节或外出走亲访友。唯宜宾县尚有“苗节”,白苗正月初一至初三举行,花苗九十月间卯日、丑时举行。
苗族风情节
2002年5月,兴文县举办了首届川南苗族风情节,邀请了筠连、珙县、叙永、古蔺、云南省威信县苗族同胞同台汇演。风情节以“游览石海洞乡,领略川南苗族风情”为主题,让游客在享受兴文石海大自然奇幻之旅的同时,深刻体验了川南独特的苗族风情文化。
节日期间,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苗族风情展示活动,有苗族歌舞表演项目,如芦笙舞等,有游客参与项目,如对歌喝米酒、磨秋竞赛等,还举办了苗族歌舞篝火晚会。游客在石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熏染中“乐不思蜀”,流连往返。
这种苗族文化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次。 答案补充 踩山节
踩山节是苗族聚会交往的节日,时间都在正月初一至初十之间,每个踩山的地点和时间,都是固定不变的,并有他的来由。建国前的踩山地,是一些苗族人婚后多年未生育而设定求子地点,他们“固定一山丘,求子许愿当承头,花杆挂壶酒,盛装众老幼,歌舞在四周”,连续三年许愿,有生育后,人们每年就按时到这山上来聚会,由此而俗成节日。建国后的踩山节是根据当地苗族人民的需求而定的,有一定商品交流和旅游性质,如久庆玉屏山踩山节。现在的踩山节,已由起初的祈求人丁兴旺而逐步演变为祈祷年丰、交流生产经验、加强民族团结和交往、会亲、相亲为内容的一项民俗活动,这项活动也为未婚育青年和人们提供了交流感情的机会,也为民族地区的商品交流提供了场地,实实在在实现人民美好的愿望。踩山这一天苗族穿着节日的盛装,带上芦笙、箫、笛、唢呐、锣鼓等乐器,在踩山节场内开展集体芦笙舞、连枪舞、对歌等多项活动,呈现出一派欢乐、祥和、平等交往的气氛。
兴文最闹热的踩山节要数1994年和1996年正月初九的久庆玉屏山踩山节,参加人员近三万人。毓秀苗族乡迎春村呼烟坪山,1987年参加踩山节人员上方。
答案补充
兴文县长盛不衰的踩山节很多,这些都是苗族聚居区、交流不方便。中华山海拨1079米,地处久庆、中城、麒麟三乡镇的结合点,每年都有数千人踩山。1950年正月初二是建国后第一个踩山节,是长阎合银亲自上山与万名苗族同胞欢度踩山节,被传为佳话。
标签: #灯会